当前位置:首页>中心简介
Logo江淮中心
江淮前沿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机构基本情况

江淮前沿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以下简称“江淮中心”)成立于2021年9月,坐落在安徽省合肥市,是安徽省委批准设立、省部共建的新型研发机构,企业化运行。江淮中心以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为指引,以打造战略科技创新重要一极为目标,围绕智能科技和人形机器人主轴主线,聚焦智能技术、无人系统、测试评估等领域方向,开展前沿技术颠覆性创新与成果快速转化,联合优势共建单位,探索协同创新组织模式新机制,塑造科技与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策源地。

 

设施平台功能

江淮中心聚焦智能科技科研布局和战略规划,稳步建设一批高能级技术创新平台,支撑开展人形机器人、关键部组件及空间机器人等相关智能核心技术攻关和技术试验验证,为智能无人系统测试验证、场景模拟及性能评价提供保障。

 

1.空间机器人微重力实验平台:具备500平方米标准化恒温恒湿洁净间场地,其中气浮式实验区200平方米,吊丝配重实验区150平方米,主要包含卫星模拟器、空间机器人、高精度测量系统、大理石平台等。可开展6m×12m范围内二维平面和5m×10m范围内三维空间的空间机器人零重力模拟、精密测量、精细操控等验证工作,提升空间机器人性能,形成空间机器人的综合性能评价指标标准规范,完成空间机器人相关理论和方法的检验与评估。同时可对外提供空间机器人微重力模拟系统的研发、空间机器人部组件及样机性能的测试、空间机器人在轨任务试验验证等服务。

 

 

2.智能无人系统测试平台:包括七大试验子平台(通用功能、驱动系统、感知系统、控制系统、通信与导航系统、电磁干扰、静态场景环境)和三大测评中心(安全系统、交互系统、动态场景智能),可进行产品性能技术、环境适应能力等多维度检验检测。平台根据功能和应用场景开展功能测试和任务测试,现已具备面向智能无人系统的功能性测试和智能性认证的专业技术。

 

 

科研布局情况

江淮中心构建智能机器人研究院、智能部组件研究院、智能测评研究院发展布局,已承接了国家3个重点工程型号及2个国家实验室合作项目,先后获批各类纵向科研项目60余项,获批科研经费超2.98亿元。

 

2023年起,江淮中心每年设立发起智能科技领域的追梦基金,面向全国公开征集并支持一批具有前沿性、创新性和挑战性的课题,吸引培育智能科技领域青年人才。2023年已立项支持基于人机混合智能的系统故障诊断与决策技术研究、复杂动态受限环境下智能无人系统集群态势感知与协同控制研究、人形机器人高性能腿足机构与全身动力学控制等94个课题。

 

人才团队情况

截至目前,江淮中心人才队伍规模达50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以上专家占比29%,硕博占比79%,双一流院校毕业人才占比75%,全职人员平均年龄30.9岁,全职科研人员40岁以下占比95%,省外引进的各类人才占比65%。成功引入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浙江大学等22个高层次专家团队,其中国家级领军及青年人才14人、国家部委领军及青年人才12人。2023年11月与中国工程院刘宏院士合作建立安徽省院士工作站,2023年12月获批设立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代表性成果

(一)人形机器人相关

 

团队长期致力于智慧大脑、敏捷小脑、强健肢体和关键共性技术等领域的研究,尤其在关节模组研制、灵巧手及灵巧操作研究和系统设计与动力学控制方面取得了关键实质性进展。该成果突破仿生结构设计、高爆发力与柔顺驱动、灵巧操作、智能感知、全身稳定控制等核心关键技术,已形成高功率密度电机及驱动器、轻量化高扭矩一体化关节、多自由度灵巧手等关键部组件。2024年,江淮中心成功获批安徽省人形机器人重点实验室、安徽省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中心。成果荣获2024 年第 26 届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选拔赛人形机器人创新挑战赛一等奖。

 

 

(二)特种机器人相关

 

针对复杂环境下的巡逻、侦察、搜索等任务需求,已研发多款智能化应急救援特种机器人。其中,高机动移动机器人聚焦模块化、轻量化、小型化进行研究设计,产品支持快速更换载荷部组件,并在复杂地形下可根据任务场景自主或遥操作完成既定任务,同时进行环境感知与地图重构、红外探测与感知;安防巡逻机器人实现巡逻执勤、全景监控、监测预警、智能识别、远程处置、警告威慑、一键呼救、语音交互等核心功能整合,可大幅提升安保作业效率;排爆机器人主要由6大核心部件构成,具备自主环境信息感知及定位,可自动导航行驶到排爆等目标位置并执行双臂协作下高精度高灵活性的爆炸物转移和处置任务。特种机器人科研团队代表江淮中心参加2023年“智卫杯”全国无人系统挑战赛和“挑战地下-2023”暨首届地下空间探测线上挑战赛,均获优异成绩。

 

 

(三)养老康复机器人相关

 

相较于传统康养产品,江淮中心研发的养老康复机器人增加了多传感智能反馈、柔顺力控、康复步态评估、多模态人机交互、智能识别步态训练等前沿技术,并融合了刚柔耦合舒适快速化穿戴结构设计,多路传感器意图识别感知主动步行康复训练新模式以及IMU、雷达、压力等多传感器融合感知规划下安全助行控制策略。目前系列产品已申报知识产权42项。

 

 

联系电话:0551-65387201,0551-65387203

电子邮箱:w1442873119@163.com

通讯地址:安徽省合肥高新区望江西路920号中安创谷二期H6幢

 

客服联系电话:
   平台系统操作技术支持:
  15256971386(胡工)
  15705690286(章工)

   CA办理相关问题(“安徽CA”客服):
   400 880 4959

时间:工作日 9:00-17:00

Copyright © 2023 江淮前沿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有限公司版权所有皖ICP备17017451号-2

地址:合肥市高新区望江西路920号中安创谷科技园二期H3~H8幢运营服务:合肥中技网络科技有限公司